餛飩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中國北方。從漢朝起,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麵,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而福建千裏香餛飩起源於我國福建省莆田,在各地學校附近均有分店,但大多是福建人經營。千裏香餛飩由精練千裏香香料,精製調味肉餡和湯料組成。外觀湯清澈,餛飩皮薄餡大,晶瑩剔透,口感滑爽,入口清香,回味悠長,是一種特別既有地方特色,又適合全國口味的食品。
千裏香餛飩,福建又叫扁肉燕,一般喜慶宴席上都要用到它加上鴨蛋做成湯,叫“什錦太平燕”因為鴨蛋在我們這邊的福州地方方言中是壓亂的諧音,老百姓取其意代替當年紅巾亂軍過後的太平世界的意思,扁肉燕顧名思義就是說——是用肉做的。就連燕皮也是經過特殊加工手法把無筋的瘦肉加上紅薯粉鞭打之後做成的皮,這個手藝很難,我們這邊的會的人都不外傳的。
如今的千裏香餛飩有四大操作技術:1、香油熬製、2、香湯煆製、3、香肉餡配製、4、千裏香專用麵皮精製。從配方配料到用法都有精確的規則,可以這麼說沒有完全的技術就調不出福建千裏香餛飩獨特口感和香味來!
那麼,怎麼做千裏香餛飩呢?
千裏香餛飩配料:
精肉1000克,糯米粉40克,複合磷酸鹽5克,雞肉精油2克,豬肉香精1克,鹽20克,雞粉10克。
做法:
1、選料:選用豬後腿精肉,要力求新鮮。
2、剔肉:原料肉須剔淨筋膜、碎骨等,然後將精肉塊軟硬搭配切塊分組,每塊400克。
3、捶肉:將精肉坯放置在砧板上,用木棰反複捶打,並加入糯米粉糊(糯米粉加適量水攪勻)、鹽、複合磷酸鹽,捶打時用力要均勻有節奏,肉坯要反複翻轉,邊捶打邊挑除細小筋膜、直至肉坯打成膠狀肉泥,然後加入雞肉精油,豬肉香精,雞粉,攪拌均勻備用。
千裏香餛飩專用鮮清湯的吊製:
將雞架2個、豬棒骨12根,入開水鍋中汆透清洗,放入不鏽鋼湯桶中加入清水4千克,小火熬製4小時,打去浮沫,過濾雜質後,留鮮清湯備用。
千裏香餛飩調料蔥油熬製:
原料: 色拉油700克,豬油300克,紅蔥根莖部1000克,李錦記豆豉醬150克,李錦記排骨醬50克,李錦記海鮮醬30克。
1、將紅蔥根莖1000克順長剖細條,然後切丁狀。豆豉醬剁細。
2、鍋裏放色拉油和豬油,油6成熱時,放入蔥丁,小火炸製,待蔥色變黃時,中火升溫炸製,待蔥色成褐色時,下入豆豉醬,排骨醬,海鮮醬,關火攪拌均勻,然後放入容器內靜置入味4小時後,方可使用。
注:如無紅蔥,可用雞腿蔥替代,不可用大蔥,否則風味不足。
千裏香餛飩製皮方法:一般使用成品優質餛飩皮,也可使用製皮機操作,也可手工製作:
配方: 金象牌高筋麵粉500克,鹽5克,冷水約170克,陳村梘水5克,風車生粉若幹(用於做撲粉)。
(1)機器製作:
將用料拌和均勻後靜置40分鍾後再次搓揉一遍,再過30分鍾後入壓麵機至成薄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