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都是生長在沙漠中的植物,種類很多,特別在日本,多肉植物盆栽已經逐漸形成一種適應現代人們居家生活的新的植物盆栽種類。而且有一些不錯的品牌還逐漸融入自己的設計與藝術理念,通過花器及精心的挑選和栽培讓多肉植物的展現形式更加豐富,更加漂亮。
多肉植物怎麼養?資深網友在死了不知道多少盆多肉之後。她摸索出了一些門路,例如:不要全部采用營養土,最好能摻雜一些燒盡的煤球;大多數肉肉都有生長期和休眠期,要根據具體時期來控製澆水頻率……2年的時間,辦公桌上一團團肥美的肉肉證明著,煙水已經完成了從種植肉肉的新手小白到達人的逆襲。對於想要加入多肉種植隊伍的前赴後繼的小白們,煙水隻想說一句話:“親,千萬不要用力過猛。”
多肉植物總體上來說好養,沒有光的情況下也死不了,但通風好,有光照是養好“肉”的關鍵。同時要注意控水,寧可少不要多。缺水或缺陽光隻是品相不好,但死不了。養多肉要狠心不澆水,千個十天半個月。
多肉植物的繁殖:
1、播種:優點是可以一次性得到大量的種苗,在多肉植物中,除少數種類能自花授粉之外,大多數屬於蟲媒花或鳥媒花,必須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才能結果。多肉植物的種子壽命短,如光堂的種子壽命隻有幾個星期。一般多肉植物的種子,在常溫條件下貯藏1年,發芽率即很快下降。為此,許多多肉植物待種子成熟後采下即播或貯藏於翌年春播。不同科屬的播種發芽時間也有差異,早的2天即可發芽,晚的要25天才會發芽。
2、葉插:常利用肥厚的葉片擺放在稍濕潤的沙床或疏鬆的土麵上,很快就會生根,在葉片的基部長出不定芽,形成小植株,如天章、石蓮花、大葉落地生根等。
3、莖插:在多肉植物繁殖過程中,結合修剪整形,剪取枝條切段作插穗,如沙漠玫瑰、紫龍角、虎刺梅、彩雲閣等。在切段的傷口會流出白色乳汁的沙漠玫瑰、非洲霸王樹、青峰等,必須處理千淨,稍晾幹後再行扡插,效果更好。
4、根插:對於百合科十二卷屬比較名貴品種的根十分粗壯、發達,將比較成熟的肉質根切下,埋在沙床中,上部稍露出,保持一定的濕潤和明亮光照,可以從根部頂端處萌發出新芽,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5、嫁接:在多肉植物,嫁接常用來繁殖斑錦和綴化下品種。如霸王鞭作砧木,嫁接春峰;馬齒覽樹作砧木,嫁接雅樂之舞;非洲霸王樹作砧木,嫁接非洲霸王樹綴化;大花犀角作砧木,嫁接紫龍角等,觀賞效果好。但是在嫁接過程中,由於植物體內含有白色乳液,粘性大。由此,嫁接操作上要力求快速、熟練,才能取得成功。
6、分株:分株是繁殖多肉植物最簡便、最安全的方法。隻要具有蓮座葉叢或群生狀的多肉植物都可以通過它們的吸芽、走莖、鱗莖、塊莖和小植株進行分株繁殖,可以在春季換盆時進行。當然,多肉植物中,具有斑錦的品種,如金邊虎尾蘭、王妃雷神錦、不夜城錦、綠玉扇錦等,必須通過分枝繁殖,才能保持其品種的純正。
多肉植物怎麼養?種植前期準備
種植前,請先準備好這些:腐葉土、小碎石子(裝飾盆麵,保持潔淨)、煤爐球。
將煤爐球踩碎,去除過大塊狀,篩除細小粉末,用水衝掉細粉末,曬幹,然後與腐葉土混合使用,保持疏鬆透氣。
載種
上盆關鍵字——“幹”
剛購買的肉最好是不帶土的,這樣有幾個好處:可以觀察根係好壞;防止土壤病蟲害傳入;提供自己的植料;運輸方便等。最好不買精致的帶盆的成品觀賞肉,因為不是所有的栽種植料都是正確的,盆太貴也不方便,植物品相一般也不好。也不要讓店主幫你上盆然後再帶回家,因為這樣上盆的植物損傷的根係沒有經過晾幹,直接栽種,再加上路途運輸的顛簸,很容易腐爛死亡。
裸肉買回後,修剪根部(這個過程有很多種說法,新手就稍稍剪一些病弱根),然後放陰涼處幹燥(這個過程極其重要,數天後植株表麵和根部等肉眼無法看見的傷口會逐漸愈合),拿出準備好的盆、土、小花鏟,種好(www.Cyone.com.cn/) ,輕輕壓實,表麵鋪一層碎石子,澆水或浸水(有人說不要急於澆水,其實隻要幹燥得好,立即澆水養根沒有問題。不放心的話靜置數天後澆水),放置一兩周,期間不要讓太陽曬至脫水即可,微弱的陽光能使植物更快地恢複自然狀態,成活後放置陽光下正常養護。
養護關鍵字——“曬”
養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能曬到陽光,健康的“肉”都是曬出來的。新手把多肉養死的最常見原因就是把它放在陰暗的書房電腦旁,美其名曰“吸輻射”,但對於多肉來說,通風很重要,肉肉餓點、渴點、熱點、凍點問題都不太大,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曬到陽光。
翻盆
關於翻盆,說法不同,很多人建議一兩年翻一次盆,原因是更新土壤,修剪根部,促進生長等,也有人認為不能翻盆太勤,原因也在根部,他們認為每次的修剪根部都會讓植株“元氣大傷”。
多肉植物的施肥:
多肉植物怎麼養?施肥是要點。
多肉植物的施肥可分為基肥和追肥兩大類,基肥一般在栽種時直接摻入土壤中,常用的有草木灰、骨粉、貝殼粉、腐熟的禽畜糞、餅肥等,此外,還有一些人工合成的緩釋性顆粒肥料,可將其放在盆土表層,慢慢釋放養分,供植株吸收,其清潔衛生,效果較好,可用於萬象、玉扇、生石花等中高檔種類的多肉植物;追肥則應根據不同的品種和生長期的差異進行。
新栽的植株一個月內不要施肥,長勢較弱的植株也不要施肥。對於大多數多肉植物來說可每半月施一次肥,生長緩慢的品種也可每月施一次,有些生長極為緩慢的品種甚至可不用施肥。施肥前幾天不要澆水,等盆土基本幹燥後,先在頭天鬆鬆土,再在第二天施肥,以利於植物根部的吸收。除葉仙人學等個別品種外,大多數多肉植物根部的滲透壓都很低,因此,施肥肥液的濃度一定不要過高。肥料的種類應視植物的品種和生長階段的不同而異。一般小苗期、葉多肉類且呈綠色的植物,氮肥施用量可稍多一些,而處於花芽分化期和開花結果期以及植株呈球狀、柱狀,葉色為紅、黃或其它非綠色的品種應多施磷鉀肥,莖幹狀多肉植物則要多施鉀肥。所用的有機肥可選擇加水發酵的豆餅、芝麻餅以及雞、鴿糞、骨粉等,無論何種肥都要充分腐熟,並加水稀釋後才能使用。
無機肥中的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等和市場出售的各種複合肥、家庭養花專用肥也可在植株生長旺盛時使用,但濃度要低,次數要少,否則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植株生長,反而得不償失。但未經腐熟的蛋殼、豆漿、鮮牛奶等以及含鹽分的肉湯、骨頭則不可使用。施肥時注意不要把肥液濺到植株上。
多肉植物的病蟲害防冶:
1 多肉植物的主要病害
近年來,多肉植物因其形態別致、管理粗放、品種多樣、易於繁殖、病蟲害少及淨化空氣能力強等優點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多肉植物雖然以病蟲害少著稱,但由於其體內富含水分,如果管理不當、環境不適,在移栽和管理的過程中極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從而出現生長不良現象。如由歐氏杆菌引起的細菌性軟腐病是酒瓶蘭屬植物酒瓶蘭的致命病害[2];仙人掌主要病害有細菌斑點病、軟腐病、密環菌莖腐病、基腐病、交鏈孢金黃色斑點病和莖片腫大病,其中,仙人掌細菌性斑點病由胡蘿卜軟腐歐氏杆菌胡蘿卜軟腐亞種引起,仙人掌軟腐病病原為博伊丁假絲酵母,被浸染的莖內部呈黑色,隨後內部軟腐,外部不腐爛,在雨季及高濕條件下發病嚴重[3];金邊龍舌蘭在苗期易發生一種病害,葉尖先發生濕腐狀病斑,數天後擴展至整個葉片,之後進一步擴展至莖基,最終導致整株腐爛死亡,並發出刺鼻的酸臭味,茄腐鐮刀菌是該病害的第一病原,果膠杆菌是該病害的第二病原,果膠杆菌單獨對龍舌蘭致病性很弱,但可增強茄腐鐮刀菌對龍舌蘭的致病性[4];大戟屬植物百角麒麟的葉斑病,初期枝條生有黑色斑點,隨著時間推移,斑點逐漸擴大成斑塊,最後整株變黑而死[5]。
2 病害發生原因分析
2.1 移栽損傷 多肉植物大多原產於中亞、非洲及美洲大陸,故引種多為進口。檢疫部門規定帶根多肉植物禁止攜帶土壤,所以多數多肉植物在移栽過程中需要去除根係上的土壤,清洗、修剪根係,並在傷口處塗抹殺菌劑,晾曬至根係的傷口幹燥才可以移栽,且定植後不能立即澆水。在清洗、修剪根係的過程中,如果不按照規定進行,傷口部位就成了病菌侵入的途徑,細菌、病毒會很容易通過根部的傷口感染植物。
2.2 扡插操作不當 多肉植物多用無性繁殖,通常采用扡插、分株、嫁接等方式。扡插主要采用枝插,這就難免產生傷口,如果傷口沒有徹底愈合,與扡插基質接觸後,很容易感染病毒;且扡插基質多為蛭石、珍珠岩的混合物,雖然蛭石保水、持肥、吸熱、保溫能力強,有利於枝插植物生根,但同時由於其含水保濕能力強所創造出來的高溫高濕的環境,也有利於病菌滋生,容易導致植株腐爛、死亡。
2.3 土壤濕度過高 很多根部具有儲水功能的多肉植物,如大戟屬植物皺葉麒麟,如果土壤不易幹燥、透氣,就會致使根部腐爛。又如仙人掌密環菌莖腐病,在土壤濕度高時,可從莖基部受侵染的組織腐爛,長出白色菌絲,影響仙人掌的主根係,並進入土壤侵染其他鄰近的仙人掌。